農民工故事: 阿秀 – 一技傍身而不得 (上)

“如果我有技術,我就不會怕這個怕那個,我就不會怕找不到事做,就不會怕找不到更好的事做。我覺得我一直缺的就是技術,所以我才會想學這個學那個,不管用什麼方法去學,不管學什麼,我都是想學到一門技術,體現自我。”她也真正學了很多東西,但是並沒有派上用場。

更多

社保透視︰肖葉青 – 為孩子,變成一台機器

“在這幅畫的下方,我畫了年輕時候的我和一張桌子,桌子上什麼都沒有,就好像年輕時候的我,生活得辛苦和貧窮。畫的上方,是太陽和燕子,希望我今後的生活像小鳥一樣快樂自由。”這是她對於畫的詮釋。

更多

生活工資 (二)︰成功經驗

香港是在2001年有個別工會開始爭取最低工資,經歷十年的遊說、抗議、爭取,終在2011年才正式實施。雖說香港是已發展的城市,但勞工保障卻比發展中國家還更差更落後。透過公平衫運動(Fair wear Foundation)及Citizens UK的個案可作為如何爭取生活工資的借鏡。

更多

生活工資

在最低工資無法保障基本生活水平時,不少國家開始提倡生活工資,希望協助工人脫貧和改善生活。

更多

二.貨幣是什麼?

貨幣的起源,考察已知最早的貨幣形式,在美索不達米亞,現代貨幣的各種功能分別由不同載体承担:作為價值單位的銀(實際不流通)、作為支付勞動的大麥、作為日常交換的油脂、羊毛、棕櫚果(具重要使用價值的物品)、作為遠程貿易交換手段的黃金等

更多

慈善法

根據今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慈善組織是依法成立,符合《慈善法》規定,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慈善法》立法背景是“為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規範慈善活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願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進步,共用發展成果”。中國政府希望透過《慈善法》,加強對慈善活動的監督,對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產或者慈善組織、慈善信託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曝光,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慈善法》下的參與慈善活動的範圍與內容是:     扶貧、濟困;     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     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     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符合本法規定的其他公益活動。 只有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可以在透過互聯網開展募款捐,而一個慈善組織需要有“公開募捐資格証書”才可以公開募捐。依法登記或認定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原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而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必須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將來,個人如果想要募捐,就必須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個人公開募捐在《慈善法》下變成違法行為。 在募捐的過程,慈善組織應當及時公開向社會公眾募捐情況。公開募捐周期超過六個,需要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募捐的具體情況,公開募捐活動後三個月內應當全面公開募捐情況。 《慈善法》其中一個爭議點在於“慈善組織不得從事、資助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不得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條件的捐贈,不得對受益人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的條件。”而慈善法的細節仍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特別是對“國家安全”並沒有具體的論述。路透社指出,在《慈善法》下,一些從事權益工作的組織可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與人權相關的議題,將很難在民間社會募捐[1]。   [1] 路透社。China set to introduce charity law though some unlikely to benefit。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parliament-charities-idUSKCN0WC0UB。瀏覽日期:2016年8月31日。

更多

國家安全陰影下的中國慈善法

這部《慈善法》對中國社會發展影響巨大,尤其對公眾募款以及社會公益慈善組織的管理尤為深遠。不少人認為慈善法可能會令到不少公益基金會被迫關閉或機構違規操作,或使得公益組織人員流失。

更多

新常態

2014年,習近平提到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那新常態究竟是什麼? 自2014年中國GDP增速放緩至 7.4%,是24年來最低的增速(見下圖)。在過去的兩屆政府,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低於9%,最好是雙位數字的增長,特別是在2002-2008年期間。 中國經濟正式告別多年來的高速增長,邁入低增速,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根據中方的說法,新常態指的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經濟經過了高速增長,都無一例外 的的出現了經濟速度回落的情況。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會放慢,但增長的質量會提高。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2015年3月6日) 經濟增長從原來的高速增長進入了一個7%左右一個中高速的增長,而結構再持續的改善,效量與質量都在提升的過程中。在中方的眼裡,用經濟放緩的方法,去換取質量的提高。經濟增長在產業轉型後,不可能再維持在過去的高速的增長。因資源的關係,勞動力的成本增加,也不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開始步 入新常態。   經濟增速下降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優勢,這種大規模,高強度的投入條件,已經比不上其他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勞動年齡人 口開始減少的同時,勞動人口的成本也在增加。在全球經濟長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依賴出口以帶動國內經濟也出現變化。去年,中國出口貿易1到12月出現負增 長,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面對著很大的壓力(財新網,2016年)。   另外,中國鋼鐵價格越來越低,中國的鋼鐵價格紛紛出現了「白菜 價」,生產遠大於需求(網易財經,2015年)。鋼鐵告和煤炭的價格多年內在一直下降,但總需求也在一直在減少,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產能過剩出現的原因 是因為中國的過去的經濟發展主要是房地產,基金設施,出口等,需求已達飽和的狀態,其中對鋼鐵,石化,石油,鐵礦,建築材料等的需求也相應的回落,出現了 供過於求的情況。故近年中國政府積極進行產業升級,以實現技術的創新,取替依賴出口的情況。   習近平雖對外宣稱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乃是中國的「新常態」,相信經濟增長的速度放慢以後,能為經濟以及環境帶來質的改善,但整體經濟在新常態下卻面對著很大的挑戰。其中,以農民 工為主的房地產和建築業降溫,令農民工找工作難,收入下降,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另外,中國低級加工產業下滑,企業搬遷或外移以應付成本增加等問題,對低技 術勞工相對減少,造成農民工失業的情況更加惡劣。中國堅尼系數達在2015年為0.462,與2014年的0.469下降了不少(中國政府網,2015 年)。但許多人對中國所發佈的數據存疑,面對經濟增長放緩,估計系數可能已超過0.5,已遠遠超過警戒線,被視為全世界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中 國官方的數據,堅尼系數每年回落,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與西南財經大學所做的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堅尼系數為0.61(官方數據為 0.481),而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佈的《中國民生發展報2告2014》中,2012年中國家庭淨財產的堅尼系數高達0.73(官方數據為 0.474)(人民網,2012年;2014年)。官方與非官方所顯示的數據相差甚遠,中國所公佈的堅尼系數每年下降,但非官方的數據卻每年攀升,貧富的 差距已超過警戒線。在經濟增長回落的時候,中國貧富懸殊的問題只會日趨嚴重,中國的新常態也面臨著嚴重的考驗。   蘋果日報,2015年3月6日。《中國GDP增長目標7% 十一年來最低》。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50306/19065784 財新網,2016年1月13日。《2015年中國外貿下降7% 六年來首次負增長》。財新網:http://economy.caixin.com/2016-01- 13/100898908.html 網易財經,2015年10月30日。《中國鋼鐵破"白菜價" Read More …

更多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和10月出訪時提出的概念,延續過往走出去的策略,醞釀成大陸經貿發展的戰略構想。根據官方規劃,「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三條路線分別貫通中亞、俄羅斯到歐洲。經過中亞,西亞到波斯灣、地中海,往南從東南亞到南亞,印度洋。「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到歐洲。另一條從南海到南太平洋。整個範圍之大,覆蓋44億人口,佔全球63%. 經濟總量21兆美元,佔全球29%,沿線國家60多個。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中國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的超級強權。 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中國產業將走出去,把產品遠銷中亞,以及歐洲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通過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 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五條經濟走廊,中國的經貿發展將與全世界接軌。另外,一帶一路其中一個要項-“五通”,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將積極推進國家與區域之間的發展計劃,促進區域在經濟上的一體化,並透過基建的建設,形成亞歐非的基礎設施網絡。在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下,利用現有雙多邊合作機制,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範。 中國許多產業面對產能過剩,在建築材料和鋼鐵業尤為嚴重。一帶一路向外找到出路,建設涉及打通各國的基礎建設,建鐵公路,港口,鋪石油,天然氣管,光纖網路等。各界也推測擴大政治版圖也是重要目的之一。美國在太平洋西岸的擁有絕對優勢。陸上絲路突破美國封鎖,掌握中東,俄羅斯,全球產油中心,並挑戰由美國主導,孤立中國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增加中國對這些地區的一個權力關係,也增加中國與美國的競爭能力。 其中,西安首先成為「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的起點,將建貨櫃樞紐,成中國最大的內陸國際港。西安將透過鐵路將貨運到其條他國家,並造就了長安號跨境班例。2013開通,往返西安,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共6個國家。山東也是增加了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 其中包括能源資源的開發,推動威海中韓自貿區的地方方經濟合作示範區,並申請建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地區的產業轉型計劃。 在國外,習近平大力推銷,從2015年3月底的博鰲論壇,稱「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將一帶一路定調為一項全球性的項目。接著,習近平在4月出訪巴基斯坦,送上十億美元的大禮,大陸將建一條從新疆到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接著印尼,哈薩克,莫斯科等,一帶一路國家與習近平簽訂一個又一個的個合作協議。2015年年中,匈牙利政府與中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匈牙利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歐洲其他國家重塑21世紀絲綢之路的決心。 但外界也不盡是對「一帶一路」一片唱好, 有專家接表示一帶一路無助中國提振內需,無用於長期經濟調整。有人擔憂所謂的基礎建設變成國際「爛尾工程」。現時,中國各地的對外經濟政策已經開始以「一帶一路」為主,積極加深與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經貿合作。無論一帶一路成功與否,這個21世紀新絲綢之路概念將撼動世界的經濟 ,挑戰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