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工人組織往何處去?(四)

大量的工潮與集體行動

文/阿琪@勞工教育及服務網絡編輯室

當媒體沒敢或沒能披露中國經濟結構改變中有多少家工廠破產、搬遷、多少名工人被裁減的資訊的時候, 就網上有限的資料統計, 光是2015年第一季工人在網絡上能突破曝光的工潮就有31宗, 涉及26000多的工人, 第二季度集體事件多因欠薪而起,而且很多牽涉到公司搬遷、轉手、關閉。這應當與珠三角地區經濟增長減緩以及產業轉移的趨勢有關聯。2015年第二季有網絡紀錄的勞工集體事件17宗, 涉及企業17家, 參與人數至少6950人[1], 多與關廠罷工相關。 當中大部分涉及倒閉關廠、搬遷賠償;追討社保等訴求。

圖 4. 2015年1-3月網路上有紀錄的工人集體行動
圖 4. 2015年1-3月網路上有紀錄的工人集體行動

行動之初,工人更多針對的是工廠,仍然在勞資矛盾的框架下進行,但最後往往演變為人們向政府抗議,要求工廠支付拖欠的工資和福利。從“表6. 工人維權路徑”的整理選擇當中, 經歷過因搬遷、關閉、企業重組重新進行商業註冊登記出現過勞資矛盾的工人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依法維權”的方式為工人所摒棄, 只有15%的工人尋求以法律方式解決問題,更多的仍然是以集體行動的方式解決問題。

4.1-page-001

值得注目的是:大部份這些集體行動的案例當中, 工人在行動前是先研究了國家法律, 尋求過律師、公益機構的諮詢, 這是 “基於政策的抗爭”,  然而“依法維權”作為解決衝突模式的失落, 使大多數的工人並沒有把 “去法院”、 “打官司” 解決看作最佳的手段; 集體行動、尋求上級政府的處理, 發佈消息製造壓力、尋求社會關注以至在行動中自發選出工人代表(四分之三的工人行動當中,都是有選出工人代表進行協商,甚至當中74.4%的工人代表是自發選舉產生)成為了工人維權的“新常態” (新的維權機制)。

4.2-page-001

4.3-page-001

然而, 如果我們對比2015年度第一季與第二季增加的工人集體行動來看, 網絡上博客 “錘子之聲”總結工人的集體行動半年以來的變化為:

 

1、從事件發生地點來看,東莞、深圳依然是重點,廣州占比上升,由第一季度的8.71%上升到17.65%。深圳成為事件“重災區”,由第一季度的21.74%上升到41.18%[2]
2、事件主要成因更集中在搬廠、關廠等引發的欠薪、補償問題上,老闆跑路情況增多。欠繳社保問題依然嚴重,但大多數事件是多種原因併發導致的。其中拖欠工資(包括搬廠、關廠等所致)的情況由第一季度的26%上升到64.7%,成為主要原因。
3、從警力介入情況來看,工人維權受打壓狀況有增無減。其中員警明確介入的情況由第一季度的61%上升到88%,而發生打人、抓人的情況由第一季度的48%上升到59%。可見資方與相關部門的態度。

 

新機制的出現並沒有較“依法維權”為工人的抗爭帶來更大的成果。 就2015年有紀錄的工潮而言, 縱然是選出了75%的集體行動自發選出了工人代表, 與資方協商, 但工人行動的成果每況越下。 對比集體行動訴求達成情況, 2015年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更不理想,工人維權之路更為艱辛。這與勞工團體問卷調查的的結果相約。根據目前所知情況,訴求達成或部分達成的僅佔12%,較第一季度的30.5%下降了許多。

 

[1]“2015年第二季度勞工集體事件圖文分析”, 2015年7月24日, 錘子之聲/ 中國集體談判論壇http://www.jttp.cn/a/report/review/2015/0724/7047.html, 查閱於2015年8月2日。

[2]【2015年第一季度】珠三角劳工集体维权事件盘点及图文分析, 2015年4月13日, 锤子之声/烏有之鄉網刊, http://www.jttp.cn/a/report/review/2015/0724/7046.html, 查閱於2015年8月2日。